(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晶晶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试点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文化和旅游有关单位与金融、信用保险、大数据管理等机构加强协作,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评价结果互认机制,创新应用场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帅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文旅产品供给质量和网络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不仅提高了文旅产业效益,而且促进了文旅产业模式变革和跨越式发展。
刘帅表示,除了支持文旅相关部门与大数据管理等机构的合作,文旅产业自身也要着力改善文旅产业数字化硬件和软件设施,着力探索数字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有效应对数字技术融入过程中的多重挑战。要引导数字文旅健康规范发展,促进数字文旅消费提质扩容。要从优化数字文旅规划布局、提高数字文旅平台服务水平、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文旅内容创新等方面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数字文旅规划布局,提高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系统性。要深入开展全面研究,着力优化顶层设计,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实施路径等,强化政策合力和要素保障。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法律,营造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旅游产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作用,合理利用数字平台集合提高旅游利益主体信息共享能力,推动旅游业组织柔性化和去中心化。建立公共数字化平台,强化公共数字服务能力,提高旅游信息披露程度。积极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本土旅游数字化企业,与政府合力搭建旅游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大数据中心,形成旅游数字化产品,提供旅游数字化增值服务。
二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数字文旅平台服务水平。有效利用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云平台为载体,创造数字文旅融合新场景,加强数字文旅平台创新,全面提升数字文旅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运用数字技术系统整合文旅资源,实时监测、处理和披露文旅信息,打造一站式、智慧化游客服务平台和运营管理机制。基于交通、气象、公安、舆情等公共数据,紧密结合游客行为轨迹、消费轨迹和时空轨迹,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精准高效、高品质和定制化服务模式。围绕个性化消费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打造贴近百姓、丰富多元的数字消费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方式灵活多样的消费环境。
三是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文旅高水平融合。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多重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多手段推动优质文旅资源数字化转型。建设文旅产业资源数据库,将文旅资源进行数字化储存,构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新的生产力。通过数字经济推动旅游业技术创新,发展特色文旅产业。通过数字平台畅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文化要素和生态资源,推出数字文旅新产品。
四是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数字文旅内容创新。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品牌,让消费者感受到文旅产业背后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地方政府在财税优惠政策、营商环境和劳动力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鼓励数字文旅企业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和新路径。通过现代化的商业运营模式,提供精准性、定制化、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点带线、全域联动,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完整产业链,塑造品牌形象。
关键词: